課程性質 |
公共必修課 |
||||
課程名稱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理論體系概論 |
課程編号 |
K0250180 |
||
适用專業 |
全校所有專科專業 |
開課學期 |
第2學期 |
||
總學時 |
64 |
理論 |
56 |
學分數 |
4 |
實踐 |
8 |
一、課程性質與目标
本課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政治理論課程中的核心課程,是為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精神實質、基本觀點、内在聯系而設置的一門公共必修課。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達到如下目标:
知識目标:掌握和領會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産生的曆史必然性、曆史地位及對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指導意義;把握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涵義、形成發展過程、科學體系、基本觀點;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内容,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精髓。
能力目标: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确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态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并能夠用正确的理論有效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素質目标:适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進一步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掌握和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承擔起曆史使命,成為具備良好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創新創業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與先修課的聯系
先修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研究方法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需要适度借用前修政治理論課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屬于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基本要求
授課前,要求通過先修課程,打好本課程基礎;
授課中,要求參與課堂讨論,并能自發組織案例的研讨、發掘;
授課後,要求能結合課堂知識點分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基本問題,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教學内容與學時分配
專題 |
教學内容 |
學時分配 |
專題一 |
課程導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 |
2 |
專題二 |
毛澤東思想及其曆史地位 |
4 |
專題三 |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
4 |
專題四 |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
4 |
專題五 |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
2 |
專題六 |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 |
4 |
專題七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跨世紀發展 |
2 |
專題八 |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
2 |
專題九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2 |
專題十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曆史地位 |
2 |
專題十一 |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
2 |
專題十二 |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
10 |
專題十三 |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
8 |
專題十四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保障 |
2 |
專題十五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
2 |
專題十六 |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
2 |
随堂考試 |
2 |
|
總計 |
56 |
備注:與本課程相關的課外實踐(8學時),根據課程教學需要,結合教育廳工作部署和學校實際進行安排,另行制定實踐教學大綱。
專題一 課程導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
【教學目标】
通過課程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述,引導學生認識本課程的學習地位、學習目的、學習方法。正确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性、科學内涵,掌握和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及其政治文化意義。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導地位和曆史意義。
【重點、難點】
1.重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内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難點:馬克思主義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内涵。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3.學習本課程的要求和方法
專題二 毛澤東思想及其曆史地位
【教學目标】
通過闡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理解并掌握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靈魂;引導學生認識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财富;進而認識毛澤東的一生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傑出貢獻,是革命的一生,其晚年犯的錯誤,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曆史條件;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2.難點:正确區别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和毛澤東思想;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曆史地位。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靈魂
3.毛澤東思想的曆史地位
4.實踐環節:觀看一部與毛澤東有關的紀錄片或傳記,寫觀後感或讀後感。
專題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教學目标】
通過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使學生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新民主主義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進而正确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結晶,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指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領導中國革命勝利;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2.難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依據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4.實踐環節:參觀革命遺址或采訪革命志士(或其親屬、後人)等,寫觀後感或訪談。
專題四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教學目标】
本專題主要闡述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使學生了解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理解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及曆史經驗;掌握社會主義制度确立的意義;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為什麼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走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曆史的選擇,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大成果。
【重點、難點】
1.重點: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适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2.難點:正确認識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偏差;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曆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确立
4.實踐環節:采訪或調查一處鄉村或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曆史變遷,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與意義。
專題五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教學目标】
本專題主要闡述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使學生理解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掌握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引導學生認識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形成的正确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内容,對于鞏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在初步探索中由于遭受到嚴重挫折而産生的深刻教訓,也是我們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财富。
【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
2.難點:全面理解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正确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
2.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3.實踐環節:采訪老人,了解50年代的中國社會生态,或去圖書館查閱50年代中國出版物(報刊、圖冊等),認識當時的中國社會。
專題六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和過程,了解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黨的思想路線、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理論的科學内涵,進而使學生明确鄧小平理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之作,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确認識改革開放以前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認識的曲折發展;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内容。
2.難點:鄧小平為什麼把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内容之一?如何理解現階段的剝削現象和貧富差别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2.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問題和主要内容
3.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
4.實踐環節:觀看一部與鄧小平或鄧小平時代有關的紀錄片,寫觀後感。
專題七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跨世紀發展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與形成過程,掌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和主要内容。引導學生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條件、核心觀點和主要内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曆史地位。
2.難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價值。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觀點和主要内容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曆史地位
專題八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深谙其科學内涵,進而使學生真正把握科學發展觀之于新時期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工程所内蘊之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指針;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内涵、主要内容;科學發展觀的曆史地位。
2.難點: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内涵、主要内容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2.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内涵和主要内容
3.科學發展觀的曆史地位
專題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幫助學生正确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轉化,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依據,準确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内涵,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正處于關鍵時期。
2.難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2.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3.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正處于關鍵時期
專題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曆史地位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主要内容;引導學生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是建設美好世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主要内容;建設美好世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難點:何以澄清“八個明确”和“十四個堅持”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地位
3.實踐環節:結合本專題内容學習黨的重大會議與重要文件精神,進行主題演講或宣講,開展研究性學習。
專題十一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理解和掌握中國夢的本質及實現中國夢的途徑;了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及戰略導向;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中國夢的科學内涵;奮力實現中國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的具體安排;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導向。
2.難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導向。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2.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3.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導向
4.實踐環節:結合黨的重大會議與重要文件精神的學習,完成演講或宣講任務。
專題十二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理解并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性及所采取的措施;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與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建設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難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4.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5.建設美麗中國
6.實踐環節: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專題十三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其内在的聯系;理解并掌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舉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場和原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2.難點: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特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如何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四個全面”之間的邏輯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依法治國
4.全面從嚴治黨
5.實踐環節:選擇一個地區,調研和分析其中改革開放(或法治建設、黨的建設中)所存在的不足與解決方案框架,完成問題與對策的實踐項目。
專題十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保障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掌握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準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确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緻遠;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産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堅持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習近平強軍思想;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确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緻遠;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2.難點: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确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緻遠。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2.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3.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專題十五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解和掌握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曆史使命,世界各國應攜手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共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義;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2.難點:新時代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内涵。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堅持習近平外交思想
2.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4.實踐環節:觀看一檔國際節目或外交新聞,結合重大會議精神的學習,進行分析并宣講。
專題十六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教學目标】
通過本專題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是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理解和掌握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引導學生認識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激發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重點、難點】
1.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
2.難點: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讨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内容】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關鍵在黨
2.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4.實踐環節:與專題内容結合,選擇一個地區,調研和分析黨的建設與領導中所存在的不足與解決方案框架,完成問題與對策的實踐項目。
課程總結與複習
曆史和現實表明,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中國共産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過程,就是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問題,推動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一過程産生的兩大理論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适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隻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繼續做下去,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才會最終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指導黨和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确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要堅定理論自信,既不忘老祖宗、又要講新話,不斷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要堅定制度自信,既不照抄照搬、又不故步自封,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勇敢地、自覺地擔當起繼往開來的曆史責任。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曆史總是要前進的,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隻有與曆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來。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時代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備注:教師根據考試範圍、考試題型進行針對性複習。
四、課程實踐與能力要求
(一)實踐與能力要求
實踐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根本要求。總體設計思想是:根據教育部規定的教學學時總量,把總學時分為課堂講授學時和實踐學時,大體為4:1,即課堂講授學時為64 學時,實踐學時為16學時,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落實;結合課程内容和現實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設計實踐教學的多個課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一個課題,按照實踐教學的要求開展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現有能夠進行實踐活動的實際條件出發,設計具體的實踐活動範圍,使實踐教學具有可行性。
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效性。
(二)實踐教學内容、形式與時間安排
1.内容與形式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在實踐教學内容設計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本着靈活多樣性原則,讀、寫、聽、看、講相結合,利用課上課下閱讀、參觀、演講、辯論、電教等各種形式,多渠道開拓實踐教學模式,不拘一格地提高本課程實踐教學的效果與水平。結合當前我院的實際情況和本門課程的特點,決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實踐教學内容采取課内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1)課内實踐教學
主題一:閱讀有感——讀毛澤東著作、鄧小平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撰寫讀後感。
教學内容:要求學生閱讀一本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的經典著作、名人傳記等,之後撰寫讀後感,不少于1000字。
教學形式:任課教師布置本實踐教學内容作業,最好指定一批容可讀性、學術性于一體的書目,如果學生自主選擇則由任課教師審核通過。課程講授結束前收取并批閱學生本次作業,擇優課堂展示10分鐘。
主題二:觀賞有感——觀看愛國主義、革命題材等影片,撰寫觀後感。
教學内容:要求學生觀看一部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宏觀背景的紀錄片、電影等,之後撰寫讀後感或觀後感,不少于1000字。
教學形式:任課教師播放教學影片,必須是容觀賞性與客觀真實性為一體的視頻資料。下次課前收取并批閱學生本次作業,擇優課堂展示10分鐘。
主題三:主題演講——開展以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承擔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為基本内容的主題演講,引導大學生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内容:充分抓住時代特點,利用新時代大學生的曆史使命,結合中國近現代史上重大曆史事件或曆史人物和紀念日,開展相關主題演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撰寫演講稿,規定出具體的演講時間,便于學生掌握演講稿的篇幅,演講稿可以作為這項活動成績考核的依據。通過讓學生親自去查閱資料組織文稿,加深對祖國的熱愛,立志成長成才報效祖國。
教學形式:開展主題演講活動,要強化學生的全員參與,任課教師必須精心組織,認真落實。(1)預先布置。如果任課教師采用這種方案,必須在開課前有周密的規劃和設計,對選題、步驟、進度等考慮清楚,并在開課的頭兩周布置給學生。可以規定每個學生的演講時間在8~10分鐘左右。(2)設計選題。我校學生專業不同,選題時任課教師要根據各專業,指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布置演講活動;選題可以有多個,以便學生從中選擇。任課教師也可以講明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或體會深刻的演講内容。(3)步驟方法。任課教師布置下去後,根據選題的内容,給出學生相應的查閱資料、撰寫演講稿的時間。在這期間,教師要盡到督促之責,及時提醒學生。第一步,首先以行政班班為單位分幾個小組同時進行,每個小組以5人為宜,由任課教師指定或小組成員選出的小組長具體組織;小組演講後選出一個代表在小班範圍内演講,然後選拔出2~3名代表本班在教學班的演講者。第二步,擇時進行教學班範圍内的演講。
任課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結合各教學班的人數、專業特色等特點,靈活采用以上幾種實踐教學的方式,也可有所創新,以求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2)課外實踐教學
主題一:理論研究
以讀後感為載體,要求學生研讀相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史書籍、講話後将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論文。
主題二:社會調查
對學校所在地、家鄉的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問題及農村體制改革、農業結構、生态環境、文化建設等進行調查調研,撰寫調查報告。
主題三:參觀訪問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黨史紀念館、革命遺址等,将參觀感受、啟示寫成報告。
主題四:人物訪談
走訪革命前輩、優秀黨員幹部、先進人物,将先進事迹、訪談感受撰寫成報告。
實踐形式:學生采取自由組合的方式,組成5人社會實踐小組。小組每位成員不能跨教學班且隻能參加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在任課教師指導下商定實踐主題與内容,在小組長的領導下,分工協作,開展學習實踐。
2.時間安排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社會實踐教學對象為全校專科科各專業學生,8學時,1學分,主要在第2學期開設。
說明 :如果湖南省教育廳開展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競賽活動,則實踐教學内容、形式參照其相關精神執行。
五、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細則
考核内容根據課程教學大綱所列知識點以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21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作為命題的基本依據。
由期末卷面考試與平時作業、考勤和讨論發言等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注重運用案例和社會現實問題來考察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考核綜合化。
(一)總成績構成
100分=50分(形成性考核成績)+ 50分(終結性考核成績)
(二)形成性考核(比例:50 %)
形成性考核主要通過課堂考勤、課後作業、社會實踐和其他成績等方式開展。共100分,占期評總成績的50%,具體各部分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規則如下:
1.課堂考勤:40分,占平時成績的40%。至少考勤10次,每缺1次課扣4分,扣完為止;遲到、早退5分鐘之内扣1分,5分鐘以上一節課之内扣2分。
2.課後作業:10分,共2次,每次5分,占平時成績的10%,缺1次作業扣5分,扣完為止。作業内容和形式任課老師自定。
3.社會實踐:30分,占平時成績的30%,獲及格以上成績者計1學分。未參加實踐教學活動者實踐成績記不及格。
4.其他成績:20分,占平時成績的20%。其他成績含課堂表現、課前小組探究(讨論)及其成果展示、課堂交流與提問、課堂筆記、課程競賽等成績,成績評定任課老師視情況自定。
(三)終結性考核(比例:50%)
終結性考核采取開卷考試方式,占期評總成績的50%。試題由任課老師自主命題,随堂考試。
1.考試題型及分值
小論文或其他形式,共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
2.命題範圍
開放性試題,結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學重點,難易适度,主要考查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推薦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一)推薦教材
本書編寫組.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8
(二)主要參考資料
[1]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毛澤東文集 (第 1.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澤東文集(第 3.4.5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毛澤東文集(第 6.7.8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澤東選集(第 1—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鄧小平文選(第 1.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鄧小平文選(第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澤民文選(第 1.2.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錦濤文選(第 1.2.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習近平.擺脫貧困[M]. 福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11]習近平.之江新語[M]. 浙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13]習近平.知之深 愛之初[M]. 河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14]習近平.福州市 20 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M]. 福建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 1993.
[15]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 [M]. 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16]黨的一大至十九大政治報告
[17]《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學習出版社.2018年5月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9]《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20]李君如.《論新時期共産黨員的修養》.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年1月
[21]《十九大報告供給側》.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年11月
(三)相關網站與主頁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壇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66449/
2.人民網 www.people.com.cn
3.中國共産黨新聞網www.cpcnews.cn
4.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網站(http://www.sxz.edu.cn)
大綱執筆人:姜莉
教研室審核人:姜莉
學院審定人:李故新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