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教育體系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扮演着塑造學生正确價值觀和道德觀的重要角色。10月15日中午12點半,《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在一教202舉行本學期第三次集體備課會。本次集體備課會由“育人育才師資培訓工程”的青年教師呂婷和陳心雨分别就“明确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和“遵守道德規範,錘煉道德品質”兩大主題進行集體備課磨課,并與參會老師進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次備課會教研室全體專職教師參加,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鄧青林到場指導,教研室主任周浪主持。
首先,呂婷老師圍繞“明确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這一主題展開了講解。她深入分析了當前社會的價值多元化現象,指出在這一背景下,明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念顯得尤為重要。她提出,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培養。呂老師還分享了一系列創新教學方法和實踐案例,旨在幫助學生将價值準則轉化為自覺行動,實現知行合一。
陳心雨老師對“遵守道德規範,錘煉道德品質”這一主題進行了精彩的闡述。她指出,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堅持和傳承優良的道德規範對于個人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陳老師通過引用曆史典故和現實案例,生動地展示了道德品質對于個人成長、社會和諧以及國家發展的深遠影響。她強調,教育者應當以身作則,通過日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遵守道德規範的重要性,并在現實生活中不斷錘煉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随後,教研室教師、學院教學督導李華秀老師、張春葉老師分别對此次磨課主講人及内容進行點評并提出建設性意見。李老師首先對兩位磨課主講人的磨課内容進行了肯定,并指出,作為思政課教師,一堂課達到一堂課的效果,教師應注重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輸出,緊跟時事熱點,推陳出新,創新教學方式。張老師指出,要想上好一門課,不能僅僅依靠案例的堆砌,而是要把握好課堂節奏,及時增加知識儲備,注重學生的收獲,在備課磨課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院長鄧青林強調,作為思政課教師,育人責任重大,想要上好一門思政課很難,但一定要做到“内容為王”,教師要注重平時的知識積累,注意把握課堂節奏,嚴謹對待授課内容,掌握課堂主動權,幫助學生迅速成長,使學生在意識形态激烈碰撞的今天能樹立起正确的三觀,将來為社會的發展能作出應有貢獻。
此次集體備課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靈魂的交流。通過兩位老師的深入講解和與會教師的積極讨論,大家對如何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更好地融入道德教育和價值觀引導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教研室主任周浪在會議總結時強調,教師們應将此次備課會的成果轉化為教學實踐的動力,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價值觀念,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本次《思想道德與法治》集體備課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加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為提升學校德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未來德法教研室力争“備”出教材新高度,“備”出思維新火花,推動我院思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階。
編輯:呂婷
一審、一校:周浪
二審、二校:吳旭冉
三審、三校: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