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性質 |
公共必修課 |
||||
課程名稱 |
形勢與政策 |
課程編号 |
K0180040(本) |
||
适用專業 |
全校本科所有專業 |
開課學期 |
本科第1-8學期 |
||
總學時 |
本科64(8課時/學期) |
理論 |
64 |
學分數 |
2學分 |
實踐 |
0 |
一、課程性質與目标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是全國各高校本專科專業公共必修課程。它的基本任務是通過适時地進行形勢與政策、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基本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及時了解和正确對待國内外重大時事,使大學生在新時代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适應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達到如下目标:
1.知識目标
(1)了解國内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動态;
(2)了解和掌握黨和國家的有關重大政策。
2.能力目标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觀察社會形勢問題敏銳的洞察力;
(2)提高學生對複雜社會現象的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處理、應對複雜社會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素質目标
通過教學使學生全面正确地認識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提高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覺悟,明确時代責任,增強實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标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前後修課聯系
先修課程:學生通過學習各個學期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來了解國内外重大時事,全面認識和正确理解黨的基本路線、重大方針和政策。
後續課程:具體教學内容根據當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要點為參考,待定。
2.教學基本要求
授課前:學生應事先預習所學内容,并結合所學相關知識,廣泛查閱相關文獻,深入對教材内容的認識與學習,掌握教材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和内在聯系。
授課中:要求參與課堂讨論,并能自發組織案例的研讨。
授課後:能及時關注社會發展現實,關注當前社會發展熱點,将課堂所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鍛煉和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内容與學時分配
序号 |
教學模塊 |
主要教學内容 |
學時 |
|
一級知識點 |
二級知識點 |
|||
1
|
模塊 一 : 加強黨的建設篇
|
百年奮鬥謀複興 勇毅前行興偉業 |
(一)黨百年奮鬥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曆史進程、為國家和民族建立的偉大曆史功績。 (二)新時代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 (三)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 (四)黨百年奮鬥積累的寶貴曆史經驗。 |
2 |
2 |
模塊二 : 經濟社會發展篇
|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
(一)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和機遇挑戰。 (二)發展數字經濟的蓬勃現狀和顯著成果。 (三)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和行動路線。 |
2 |
3 |
模塊三 : 涉港澳台事務篇
|
站在曆史正确一邊 共創祖國統一偉業 |
(一)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是曆史發展的定論,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二)“台獨”本質與危害。 (三)外部勢力幹涉的圖謀。 |
2 |
4 |
模塊四 : 國際形勢政策篇 |
艱難複蘇中的世界經濟 |
(一)世界經濟複蘇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影響世界經濟複蘇的多重因素。 (三)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 |
2 |
合計 |
8 |
注:具體教學内容根據該期《時事報告大學生版》發布的教學要點為參考,待定。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案例讨論、視頻教學、分組讨論等方法和手段。
課堂教學:教師根據主題模塊确定教學内容,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課堂講解,使學生掌握本課程的知識目标、能力目标、素質目标。
課堂讨論:教師提供案例材料及相關視頻,向學生提問,學生分組讨論,表達個人觀點,并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内進行課堂演示,檢查學生對知識目标、能力目标的掌握情況。
課後作業:教師根據每學期教學内容,布置個人作業1次,作業形式包括小論文、讀後感、實踐感想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通過作業,教師了解學生對課程知識目标、能力目标、素質目标的掌握情況。
注:經教務處同意,畢業期學生的教學形式采用線上授課的方式,教學平台為超星學習通。
五、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細則
《形勢與政策》課程考核方式為考查。課程建立“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即過程評價,以學生在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作為評價的基本标準;目标評價,以課程标準目标作為評價的重要标準;能力評價,以學生運用本課程知識解決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為參照标準。
根據“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本課程考核全面考查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學習、理解和掌握的情況。課程貫穿整個在校正常學習期間(第1-8學期),每學期末進行一次考評,每學期進行成績錄入,每個學期都通過考核才能獲得最終課程學分。
(一)總成績構成
100分=50分(形成性考核成績)+ 50分(終結性考核成績),兩部分均按百分制計算折合相加後為本課程該學期最終成績,以百分制表示。最後總成績折合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畢業期學生的教學形式采取線上授課的方式進行,其他班進行線下授課。故形成性考核有線下、線上兩種考核标準。
(二)線下形成性考核标準(比例:50 %)
1.課堂考勤:40分,占形成性考核的40%。至少考勤4次,每缺1次課扣10分,遲到、早退一次,扣5分,扣完為止,一學期缺勤達到應到課時的1∕3者,取消考試(查)資格;
2.課堂表現:30分,占形成性考核的30%。基礎分15分,課堂中做與課堂無關行為一次扣除5分,扣完為止。課堂中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讨論,形成自主有效發言每次加5分。總分不超過所占比例分。
以上項目由任課教師視授課班級具體情況進行考核。
3.課後作業:30分,占形成性考核的30%。平時的課後作業,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及學習态度,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内容安排,一學期布置作業1次,缺交1次,扣30分。
(三)畢業期線上形成性考核标準(比例:50 %)
1.課程音視頻:40分,占形成性考核的40%。學生觀看教師上傳的課程音視頻全部完成得滿分,單個視頻/音頻分值平均分配。
2.課程讨論:30分,占形成性考核的30%。教師在授課周期内共發布3次課堂讨論,學生回複一個話題累計5分,(同一個話題下多次回複不重複得分),獲得教師一個點贊累計5分。
3.課後作業:30分,占形成性考核的30%。平時的課後作業,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及學習态度,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内容安排,一學期内通過學習通平台發布作業1次,缺交1次,扣30分。
(四)終結性考核(比例:50 %)
終結性考試的命題依據《太阳集团app首页考試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和《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範圍之内進行命題考核。本門課程終結性考核依托超星學習通平台進行考查,第16周進行,主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查題目由教研室在開課前兩周研讨确定。
六、教材與參考資料
1.推薦教材
時事報告•大學生版[J].編寫組,北京: 《時事報告》雜志社,2022.
2.參考資料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外文局編,2020年。
(3)《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陳錫喜,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
3. 相關網頁與數據庫資源
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http://xszc.usc.edu.cn/Index.asp.
大綱執筆人:李轶岚
教研室審核人:李轶岚
學院審定人:李故新
時 間:202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