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姚利民教授攜全體教研室老師開展了一場關于教學優化與《自我意識》課堂活動探讨的會議,旨在全面提升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與支持。
近期,姚教授用兩周的時間對教研室全體專兼職教師展開了聽課,本次研讨會,姚教授基于聽課情況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系統性的課程指導。姚教師着重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務必緊密契合既定的教學目标與課程核心建設要求。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陣地,課程應緻力于切實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着力培養其接受與給予心理指導的能力。在課程内容的規劃方面,姚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講課思路,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重要部分:首要是理論闡釋部分,例如深入人際交往的理論内容,包括人際交往、人際關系、人際吸引等核心概念,解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征與現狀,介紹人際吸引的關鍵要素,同時提醒教師避免将内容過度拓展心理學的專業範疇;其次為心理健康标準界定部分,例如情緒健康與不健康的評判标準;最後是促進策略部分,例如情緒健康的有效促進方式、人際交往的優化提升策略以及學習效能的增強途徑等。姚教授還鼓勵教師在依托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參考其他優質教學資源,以實現教學内容的多元豐富與深度拓展。
在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綜合評價環節,姚教授對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的高度投入精神、負責的教學态度以及積極的工作熱情給予了肯定。同時,姚老師也嚴肅提出,教師務必始終秉持對課堂的敬畏之心,珍視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與每一次互動。然而,姚老師也精準地指出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尤其是部分兼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較為明顯的短闆。這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對教學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夠深入,緻使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自信心不足,過度依賴 PPT,影響了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體驗。針對這一現狀,姚老師強調,課堂教學應始終将内容的深度與價值置于首位,通過優質、實用且富有啟發性的教學内容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提升課堂的整體吸引力。姚老師還積極倡導在大學生授課過程中大力推行啟發式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并通過積極地思考與互動有效回答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的内化與能力的提升。
随後,李莎老師分享了其關于《自我意識》的主題課件分享。李莎老師采用視頻引入的方式,迅速吸引學生的關注焦點,随後組織開展案例讨論活動,如具有深刻啟示意義的“傷痕實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意識的發展内涵與外延。在教學過程中,李莎老師還精心設計了互動環節,讓學生全面探索自我,例如,喬哈裡窗這一有效的自我認知工具,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進一步深化自我認知。此外,李莎老師還通過分享詩歌、 “愛自己的 100 種方式”等多元途徑,積極促進學生悅納自我,實現自我成長與心理調适。課後,李莎老師還布置了富有創意的作業,如讓學生給自己寫首小詩、繪制自畫像等,鼓勵學生學以緻用,持續深入地探索自我内心世界,不斷完善自我人格與心理素養。
楊希老師分享的授課主題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同樣精彩紛呈。楊希老師以一段引人深思的視頻《這爛泥一樣的人生》巧妙引入課程主題,瞬間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與探索欲望。在課程教學中,楊希老師鼓勵學生通過文字表達深入挖掘自我内心的情感與認知,同時結合案例分析,系統闡述了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包括正确認識自我的途徑、積極悅納自我的方法以及培養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等。楊希老師的課堂教學邏輯嚴謹清晰、環環相扣,課程内容富有創造力與感染力,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深入探索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引導。
此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研讨會議的舉辦,為全體教師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學習平台與專業成長契機。通過姚教授的指導,教研室全體教師更清晰了教學方向,更明确了未來教學改進與優化的方向與重點。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将不斷創新發展,為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助力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穩健前行,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楊甯
一審、一校:林美香
二審、二校:吳旭冉
三審、三校: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