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動态+

學院動态

您的當前位置: 本站首頁 > 學院動态 > 正文

融合個人優勢 打造生動課堂——“概論”教研室開展本學期第四次集體備課活動

發布人:呂婷日期:2024-05-08 08:34浏覽數:


5月7日,“概論”教研室全體教師在一教202會議室開展本學期第四次集體備課活動。青年教師劉壯、劉榮兩位老師分别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進行闡述,并介紹自己的教學設計。

首先,劉壯老師就“認識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這一知識點進行闡述。在講解中,劉壯老師主要從經濟結構、階級構成和主要矛盾三個方面講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闡明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既有社會主義因素,也有非社會主義因素,二者兼而有之,以此說明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态,而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在此過程中,劉壯老師對需要特别理解的内容進行“文獻例證式”的解讀,以權威期刊和黨史資料作為輔助,對理論進行了準确還原,同時體現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特點。

接着,劉榮老師以“鄧小平理論”其中的部分——鄧小平理論的精髓為磨課主題,在課程導入部分用鮮活生動的電影案例,引出主題并顯示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和蘊含的磅礴力量。劉榮老師運用豐富的黨史資料以及家鄉曆史資料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确立,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引入“逃港事件”和“養鴨子問題”案例既豐富了我們的教學素材,又能夠很好地使我們借以運用并通過案例将鄧小平理論的精髓生動化地傳授給學生。

兩位老師講解後,向紅華老師,祝恩老師對其進行點評,肯定了兩位老師各自的教學優勢和特點。最後,沈忱主任總結指出,每位老師都應該走出符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道路,要從自身出發,找出适合個人的教學提升道路,并學習其他老師的長處,不斷在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過程中錘煉自身。

編輯:劉榮

一審、一校:沈忱

二審、二校:呂婷

三審、三校:劉建中

上一條:副校長鞠晨曦一行深入我院開展黨建工作調研督查

下一條:用心磨課 用愛教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開展第五次集體磨課研讨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