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在心理中心召開磨課研讨會,本次研讨會的主講人是林美香老師,主題是《大學生學習心理》,是對4月26日主題示範課的深入解讀和探讨。為便于呈現課件内容和現場讨論,我們采取了現場騰訊會議的形式,教研室所有老師參與。
林老師以活動“大風吹,小風吹”開場,通過一次全員參與的活動不動聲色地調查目前班級學生的各種學習狀況,接着,她抛出學生咨詢的四個典型學習問題,即“要不要學習”,“要不要轉專業”“要不要考研”“如何對待‘水課’”,讓學生思考并帶着問題參與課堂。她從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回答“要不要學習”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明确學習是我們國家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國複興的前提條件;對個人而言,“學而優則仕”“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習是提高自身魅力和為國分憂的基礎,學生情不自禁齊聲呐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極大激發學生為祖國複興而學習的曆史使命感。
林老師重點講了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是學習的願力,即你想不想學,包括學習動機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成就動機理論,以及阻礙願力的因素——舒适區理論;二是學習的能力,即能不能學好,哪些能力影響學習效果,主要講述目标管理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
為了更好地體驗舒适區理論,林老師課前要求學生做一個小小的打破舒适區的實驗,讓學生按學号就坐,每列坐10人,1号、11号、21号等坐第一橫排。讓學生體驗全新的位置,周邊全新的同桌的新環境,讓學生分享換新的課堂環境後“我有何不适?”“我有哪些新的體會?”“我覺得好還是不好?”學生踴躍發言,多數學生認為這樣坐非常好,不與每天熟悉的同學在一起可以更投入地聽課,沒有交往的壓力,也有同學說和一個幾乎陌生的同學坐一起是一種新奇的體驗,能交新朋友,課前甚至聊起了很多有意思的話題,學到了新的東西。也有一個同學說有點不舒服,周邊都是陌生人。
林老師用舒适區的理論來解釋和引導學生适度打破舒适區,因為學生有了切身體會,所以對這個理論,學生輕松理解并深深認同,極大程度展現出體驗式教學的魅力。
最後,林老師講授如何創造性學習,她激勵學生多去想象、假定、改造、設計、假設和推測,從微創造做起,逐步擴展到小創造、大創造,多學習知識才能擴展二維聯想,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以學校為平台,将自己打造成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之後,又回到了開始的四個問題,讓大家結合課堂所學表達自己的觀點。
聽課說課後,教研室老師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大課堂理論的深度問題,課堂知識的邏輯性問題,活動的開展問題等,最後,大家一緻認為應該由每個人承擔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融合集體智慧,做出該主題的精品課件,深研精研,打造一支精品教研隊伍。
本次研讨會林老師從課堂示範教學到騰訊會議,再次呈現了課件邏輯,詳細解說了《大學生學習心理》的課程脈絡,對于教材的難點主題大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最後的讨論更厘清了大家的困惑,将促進教研室每個老師的教學教改,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編輯:張瀚文
一審、一校:林美香
二審、二校:呂婷
三審、三校: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