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精神,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教研室建設與課程建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于3月29日在一教202會議室組織召開關于将“新質生産力理論融入思政課教學”專題研讨會——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為例。會議由教研室主任李玉蘭主持,《馬原》教研室課程建設團隊成員參加。
首先,李玉蘭主任向《馬原》課程建設團隊成員傳達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精神,解讀了新質生産力的基本内涵,指出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産力的第一要素,将新質生産力理論融入《馬原》課程,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産力發展的基本觀點。李主任強調,作為任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講深新質生産力理論的重大意義,講透新質生産力理論的豐富内涵,講明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青年擔當;要積極探索把新質生産力理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明德立志、自信自強,努力成長為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質人才。
緊接着,王慧婷老師結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六大亮點進行了闡述,她指出,新質生産力理論的引入,不僅豐富了課程内容,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分析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問題。通過《馬原》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理論知識,更能夠增強實際操作和創新能力,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同時,在新質生産力理論的指導下,學生們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産力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社會結構、生産方式乃至文化觀念的全面更新。這種全面的視角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思維模式,為将來的學術研究或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随後,與會老師針對此次主題内容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就如何将新質生産力理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進行了熱烈讨論。
最後,李玉蘭主任對本次專題研讨會進行總結。她指出,将新質生産力理論融入《馬原》課程,是《馬原》課程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體現。随着新理論的不斷深化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任課教師将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夯實學識功底基礎上,培育創新思維、激發創造熱情、增強創業本領,在實踐磨砺中努力成長為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編輯:王慧婷
一審、一校:李玉蘭
二審、二校:呂婷
三審、三校: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