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領會“兩會”精神,理解好把握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内涵要義,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概論”教研室于3月26日舉辦“深刻認識新質生産力,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兩會”精神學習暨集體備課會。本次備課會由教研室主任姜莉主持,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
周微璐老師以“與時俱進 向‘新’而行”為主題展開講授。她指出“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新發展,為新時代全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突破方向、推動生産力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她從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時代任務、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的發展路徑、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戰略重點等方面展開講解。周老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新質生産力的基本内涵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我們要在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之上将其與我國現實發展狀況緊密結合,明晰新質生産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是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将生産力各要素在創新加成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高質量、可持續、綠色化發展。她說,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發展新質生産力,應始終堅持“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實踐原則,加速推進産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助力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去工業化趨勢過快”、“結構性失業”增大等重要問題。
教研室教師代表祝恩、向紅華、米雪、李晴等老師就周微璐老師所講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大家現場就新質生産力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課程的聯系、建設與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
教研室副主任沈忱總結指出,新質生産力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思政課教師要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推動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創新發展。學院未來的教學關注重點應放在課程表達方式與場景體驗模式的轉變上,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合作與聯系,全力推進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切實服務“新質生産力”深入發展,為學院高質量發展凝聚力量。
編輯:周曉
一審、一校:姜莉
二審、二校:呂婷
三審、三校: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