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基。為促進思政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理解,着力赓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2月27日中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李玉蘭于一教202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本期講座主題為: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内涵與意義。本期講座強調青年教師要注重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所有青年教師參加。
本期講座主要從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内涵是什麼、怎麼做及其時代意義進行展開。首先,李老師從物質傳統和精神傳統兩個層面對“傳統”進行了闡釋。其次,李老師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的講話引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怎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一是制定相關政策;二是制定發展規劃,落實重點項目;三是注重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随後,李老師以問題為導向:如何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和青年教師們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分享。吳一鳴老師以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闡釋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與思政課相結合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連續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創新性——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統一性——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和平性——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最後,李老師深入闡釋了“第二個結合”的時代意義。
李玉蘭老師生動精彩的講座提升了青年教師們對于“第二個結合”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理解,為青年教師們在教學中如何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帶來了新思路。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時代的必然。青年思政教師要注重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編輯:袁小婷
一審、一校:馮衛梅
二審、二校:呂婷
三審、三校:劉建中